首页|高校学位授予非学术标准的理论澄清与规范展开——兼论学位授予标准的正当性逻辑

高校学位授予非学术标准的理论澄清与规范展开——兼论学位授予标准的正当性逻辑

扫码查看
学位授予非学术标准在各高校的文件中内容差异较大,司法领域未实现同案同判,《学位法草案》亦未对非学术标准展开详细列明.设定非学术标准满足社会对于学位的道德期许,符合我国国家学位制度的施行逻辑,也是域外法治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既有理论对非学术标准的正当性来源存在误读,因此未来学位法应通过构建"双重正当逻辑",将非学术标准的正当性定位于立法授权,将学术标准的正当性定位于学术自治.在此基础上,应将政治标准严格地限定于不得违反《刑法》"危害国家安全罪"这一章之规定,提升其可操作性;逐条归纳列举"违反法律""非学术性学术不端"行为,删除"违反校纪"类标准,划定其合理范畴;应当前述两项标准界定道德标准的范畴,避免其泛化适用.高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遵循法律保留尤其是正当程序原则,实现非学术标准实践的规范化.

董储超、沈霄鹏

展开 >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南京/210024)

学位授予 非学术标准 "双重正当逻辑" 品行标准 正当程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

23YJC880159KYCX23_1540

2024

高教探索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高教探索

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501
ISSN:1673-9760
年,卷(期):2024.(2)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