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反硝化势和气态产物排放特征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反硝化势和气态产物排放特征

扫码查看
采用厌氧培养-乙炔抑制法测定了4种不同利用方式红壤的反硝化势和气态产物N2O和N2的排放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反硝化势和N2O和N2的排放速率差异明显,土壤反硝化势强弱顺序依次为:竹林>茶园>林地>旱地.反硝化势与土壤有机碳(P<0.05)、厌氧培养期间土壤CO2累积排放量(P<0.01)、nirS基因丰度(P<0.05)和nirK基因丰度(P<0.05)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O2累积排放量表征的易矿化碳是造成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反硝化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解释反硝化势变化的66%(P<0.01).不同利用方式红壤N2O和N2排放速率差异明显,旱地红壤N2O和N2排放速率均最低,表明土壤pH的提升并没有增加旱地红壤的反硝化损失风险和N2O排放速率.土壤易矿化有机碳含量也是影响不同利用方式红壤N2O和N2排放速率的主要因素.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nirK和nosZ的丰度均与CO2累积排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支持了土壤易矿化有机碳含量是影响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反硝化势和气态产物排放的主要因子.土壤pH是影响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反硝化气态产物N2/N2O的主要因素,但是pH影响红壤N2/N2O的微生物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and Gas Emission in Red Soil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NANANG Zulkarnaen、程谊、张金波

展开 >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23

江苏省地理环境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南京 210023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23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23

展开 >

酸红壤 反硝化势 N2O排放速率 N2排放速率 利用方式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164320H116

2020

土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52
ISSN:0253-9829
年,卷(期):2020.52(2)
  • 6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