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缙云山5种植被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变化特征

缙云山5种植被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变化特征

扫码查看
为揭示重庆市缙云山不同植被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分配特征,以该地区5种植被类型: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竹林和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各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及其土壤碳库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SOC和各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分配比例受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明显影响.SOC 的平均含量在0~100 cm 土层表现为竹林(16.74 g/kg)>阔叶林(12.62 g/kg)>草地(11.14 g/kg)>混交林(8.16 g/kg)>针叶林(5.98 g/kg),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竹林和阔叶林的土壤MBC和ROC含量均明显高于混交林和针叶林,且在各植被剖面上均表现出垂直递减的规律,表聚效应明显.除草地外,4种植被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均表现为表层(0~20 cm)最高.不同植被类型间,竹林的DOC分配比例在各土壤层次均最小,整个土壤剖面均值仅为0.1%.由相关性分析可知,MBC、ROC、SOC含量和土壤SOC储量有着极其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土壤MBC和ROC可以作为衡量缙云山森林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库变化的敏感性指标.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ctive Organic Carbon and Carbon Pools Under Five Vegetation Types in Jinyun Mountain

朱浩宇、王子芳、陆畅、陈仕奇、王富华、吕盛、高明

展开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5

缙云山 植被类型 活性有机碳 土壤碳库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7YFD0800101

2021

土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土壤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52
ISSN:0253-9829
年,卷(期):2021.53(2)
  • 14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