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江平原气候变暖的进一步认识: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

三江平原气候变暖的进一步认识: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

扫码查看
利用三江平原17个站1951-2000年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几种突变检测方法,定量研究了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比较了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的差异性.结合前期的相关研究结果,对研究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三江平原气候变暖过程和成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75-2000年的变暖时期主要由两个阶段构成:1975-1987年为第一阶段,以夜间升温为主要特征,相对应的是气温日较差明显减小,超过一定面积的湿地开垦是该阶段气候变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1987-2000年为第二阶段,以白天和夜间同时升温且幅度相当,气温日较差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为特点,这一阶段的升温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同步的区域响应.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anjiang Plain warming:changes in maximum and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闫敏华、陈泮勤、邓伟、梁丽乔

展开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局,北京,100864

气候变暖 三江平原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湿地开垦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KZCX2-SW-320-5,KZCX2-SW-118KZCX3-SW-NA-03

2005

生态环境学报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广东省土壤学会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影响因子:1.608
ISSN:1674-5906
年,卷(期):2005.14(2)
  • 3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