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宁南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的影响研究

宁南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的影响研究

扫码查看
宁南黄土高原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5年后,区域局部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文章针对退耕后的典型土地利用方式,阐述了自然撂荒坡地、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灌木林地、坡耕地产生的土壤水热、养分效应,其结果对减少宁南黄土高原土壤养分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合理农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径流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储水量的变化为单峰型,与雨量峰值相比,对应储水量略有滞后现象.土壤储水量整体表现为农耕地>自然荒坡>柠条林地.受植被类型影响,坡面土层温度为荒坡草地>柠条林地>农地.随坡度增加,自然荒坡土壤有机质有降低的趋势,相同坡度下(25°)自然荒坡土壤有机质平均为12.76 g/kg,是农耕地、柠条林地的1.2倍和1.94倍.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全磷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坡耕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柠条林地和自然荒坡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Ca-P(钙结合态的磷酸盐)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达29.6%~59.07%,O-P(闭蓄态磷酸盐)最少,仅占4.73%~22.45%.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
Effects of land use pattern on soil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south Ningxia

马琨、何宪平、马斌、罗登科、马远远

展开 >

宁夏大学农学院,银川,宁夏,750021

彭阳县王洼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彭阳,宁夏,756000

宁夏水利厅水土保持局,银川,宁夏,750001

彭阳县王洼水土保持试验站,彭阳,宁夏,756000

展开 >

土地利用模式 土壤养分 土壤水热状况 磷形态 宁南黄土高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自然科学基金

40401035NZ0511

2006

生态环境学报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广东省土壤学会

生态环境学报

CSTPCDCSCD
影响因子:1.608
ISSN:1674-5906
年,卷(期):2006.15(6)
  • 1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