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扫码查看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微生物是形成土壤团聚体最活跃的生物因素.保护性耕作在中国已得到广泛应用,探析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综述了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和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稳定性、有机碳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以及土壤团聚体与土壤微生物之间关系.结果 表明:与传统翻耕相比,保护性耕作增加了表层土壤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重量直径(GMD)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提升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保护性耕作提高了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在不同粒径团聚体内分布特征和活性高低存在差异;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真菌/细菌比值,使土壤微生物群落向以真菌为优势菌群的方向发展;土壤微生物含量和组成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存在差异,微团聚体中有更高的土壤细菌和真菌含量.针对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了因地制宜推广保护性耕作、适宜的轮耕制度、适量秸秆还田的可能性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ffect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oil Aggregates and Micro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刘红梅、李睿颖、高晶晶、朱平、路杨、高洪军、张贵龙、张秀芝、彭畅、杨殿林

展开 >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天津 300191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保护性耕作 土壤团聚体 分布特征 酶活性 微生物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2018YFD0800905-3

2020

生态环境学报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广东省土壤学会

生态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608
ISSN:1674-5906
年,卷(期):2020.29(6)
  • 37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