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广东省植被固碳量时空变化及气象贡献率研究

广东省植被固碳量时空变化及气象贡献率研究

扫码查看
植被固碳能力对气象条件十分敏感,研究植被固碳量变化的气象贡献率,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模型模拟方法,分析广东省植被固碳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象条件的响应规律,并定量研究植被固碳量变化的气象贡献率.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而言,广东省大部分地区植被固碳能力强,多年平均固碳量按从高到低顺序分区域排序为:粤北、粤西、粤东、珠三角.从时间变化而言,2001—2020年广东省植被固碳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年植被固碳量介于838.7—1070.8 g·m−2,近20年平均年固碳量达981.2 g·m−2.植被固碳量季节变化规律明显,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秋季、春季介于两者之间,冬季、春季植被固碳量年际波动大,而夏季、秋季植被固碳量年际变化平缓.植被月固碳量最低值出现在1月,最高值出现在7月.从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模型的定量模拟可知,近20年气象要素对植被固碳量的影响以正向驱动为主,植被固碳量变化的气象贡献率为48.4%.其中,气温对植被固碳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降水,再次为日照.植被固碳量对日照、气温的响应不存在滞后,对降水的响应存在1—2个月的滞后.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Its Meteorological Contribu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邓玉娇、王捷纯、徐杰、吴永琪、陈靖扬

展开 >

广东省生态气象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广东 广州 510640

植被 固碳量 时空变化 气象要素 气象贡献率 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广东省气象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418013262020A1515110423GRMCTD202101

2022

生态环境学报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广东省土壤学会

生态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608
ISSN:1674-5906
年,卷(期):2022.31(1)
  • 4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