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MSPA与电路理论的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基于MSPA与电路理论的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扫码查看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不仅能够警示潜在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以黄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融合基于InVEST模型的生境质量评估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识别生态源地并进行分级.综合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因素构建阻力面,依据随机游走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基于电路模型辨识生态夹点、障碍点等关键生态节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生态源地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和东部边缘,空间分布不均且破碎化,总面积1.08×104 km2,其中核心生态源地2.45×103 km2;识别生态廊道257 条,总长度6.06×103 km,其中关键陆地生态廊道22条,长度50.7 km,关键河流生态廊道40 条,长度494 km;识别生态夹点109处,面积206 km2,识别一级生态障碍点37处,面积1.59×103 km2.综合构建了"一轴、两核、多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一轴"为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建设轴,该轴以南、以北分别承担重要的生态安全维护任务、生态保护与修复前提下的生态建设任务."两核"分别为渭河与洮河流域的两个生态保护核心区,需要优先进行生态保护."多区"分别为甘南水源涵养区,大通河、庄浪河生态修复区,陇东生态修复区,陇西生态建设区.本研究将MSPA与InVEST模型相结合进行源地识别,在分析机制与识别过程上互为补充,并基于电路理论模拟种群迁徙与扩散,显著提高了源地与廊道识别的准确性,可以为黄河流域甘肃段国土空间开发、生态保护及生态安全维护提供参考.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Based on MSPA and Circuit Theory in Gansu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许静、廖星凯、甘崎旭、周茅先

展开 >

兰州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生态安全格局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 电路理论 生境质量 黄河流域

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甘肃省教育厅"双一流"科研重点项目兰州财经大学重点委托项目兰州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20CX9ZA06020CX4ZA068GSSYLXM-06Lzufe2021W-0032020-02

2023

生态环境学报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广东省土壤学会

生态环境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608
ISSN:1674-5906
年,卷(期):2023.32(4)
  • 2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