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不是风,是我——浅谈创作《"救赎"》里的形式意味
不是风,是我——浅谈创作《"救赎"》里的形式意味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内容和形式犹如唇舌,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有时候内容占上风,有时又是形式占主导,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很多时候,内容更像是作品的精神内核,而形式是包裹精神内核的外衣,是对精神内核的不同呈现。相同的主题内容会因为形式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状态。通过对比分析相同主题不同画家(《农神噬子》《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的作品,寻找形式意味的魅力所在,思考自己作品内容需要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呈现的具体方式,最后通过这种方式具体呈现自己的作品《"救赎"》。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朱芸阁
展开 >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
内容
形式
主题
形式意味
出版年:
2021
文存阅刊
文存阅刊
ISSN:
年,卷(期):
2021.
(9)
参考文献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