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试论"仁礼之辩"的神圣维度

试论"仁礼之辩"的神圣维度

扫码查看
周公依照前代巫术——祭祀遗存,创制出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以标榜西周文明。春秋时,孔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创造性地提出了"仁"的哲学思想,为"仁"这一概念的内涵注入了丰富的礼乐精神,这保留了礼乐制度内在的宗教特性,由此延续了这一神圣维度。礼在出现的时候就已具有内在的心理和情感因素,不过,这种内在的心理和情感尚未经过理性认知,不是自知自觉的,只是一种混沌的朴素情感。这种原始朴素的情感经过孔子的"转化性的创造",其中富有宗教意味的"敬畏之情"就融入"仁"的思想内涵,并在个体的自觉践行中进一步体现为"诚"与"敬"内外两方面,从而形成超验的神圣性与经验的实践性的统一。

古江涛

展开 >

中南民族大学

从礼到仁 主体性 神圣性 实践性 自我提升

2021

文存阅刊

文存阅刊

ISSN:
年,卷(期):2021.(17)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