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代思想中的情动理论,霍布斯将其与主体的欲求能力相关联,这对此后该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18世纪的思想境域后,情动理论在对意志的普遍性探索中经历了从合法则性到合道德性的转向,并通过意志之主观原则指向先天意义上的"情动"概念.当这一概念的内涵以"敬重"的方式呈现时,内含的理性视角使其在指向动机的现实诉求中消弭了自身的感性本色.由此,康德解说"兴趣"概念的思路转化显示出关键意义.通过剥离兴趣与其对象的关联,理智的兴趣得以彰显其在自由层面的积极意义,即在与诸对象的关联中推进诸能力的自由协调.正是经由这一思路转化,审美判断中的情动不仅凭借"精神情感"呈现出自身的感性本色,而且以"威力"的方式彰显了无形式背后的情动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