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大武》的创制、结构及功用

论《大武》的创制、结构及功用

扫码查看
《大武》是牧野之战取胜后周武王命周公创制的乐舞,记录了周人克商立国的伟大历程.其创制,既基于"王者功成作乐"的传统,也是为了稳定政权而进行的礼乐文化建设.《大武》是融诗、乐、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边创作边应用、层累完善的过程,《武》乐、《武》诗与舞蹈《武宿夜》的结合,是其初始形态.《大武》分为"备戒""象成"和"乱"三个部分,用诗包括《武》《赉》《桓》《时迈》等.它以舞叙事,再现了文王受命、武王伐纣、分封诸侯、周公平乱、归政成王等重大事件;同时以歌发德,表达了禁暴、戢兵、保大、定公、安民、和众、丰财等政教理念.《大武》被用于周王室的祭祖礼典与贵族子弟的学校教育,是"作新民"的重要教材,具有培育"偃武修文"的文化认同、"家国一体"的情感认同、"礼乐治国"的政治认同等功用.

赵玉敏

展开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20&ZD263

2024

文艺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研究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47
ISSN:0257-5876
年,卷(期):2024.(6)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