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胡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自己的写作实践为根柢,针对文坛和现实之弊,用"内容"与"形式"这对概念和逻辑分析方法,对桐城派的核心文论进行改造升华,建立起富有时代特色的文章论.受胡绳的文章论激发和国家调整局面的鼓舞,众多文学史家经过对桐城派要谛的开掘,认为该派在当代仍可借鉴;一些研究辞章学的学者倡议以包括桐城派在内的古典诗文评为基础,建立汉语辞章学学科.胡绳的文章与方苞、姚鼐的散文佳作先后入选中学教材,为提升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精神境界做出贡献.桐城派研究在最近百年中有过三次崛起,由胡绳所引领的第二次崛起承上启下,在对桐城派进行创造性转化方面独树一帜.桐城派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流派,虽历尽沧桑,但经过扬弃和转化,依然是塑造中华民族新的文化精神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