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伤逝》与日本作家森鸥外的短篇小说《舞姬》以及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形成了连锁的跨文化借鉴关系.三者的文体和情节非常相似,都使用自白文体记录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思想上,三者都表达了相似的现代性后发国家对个人基本权利的追求.《伤逝》并非欧洲文学形式在世界体系边缘结构上扩散的结果,而是19世纪以后全球化进程中跨文化整合的产物.促使连锁的干涉关系得以成立的,是东亚作家的边缘位置以及他们对现代性的追求.鲁迅所处的边缘位置使他获得了更多元的文学资源,得以批判性地建构一个自主的世界文学理想,并在小说形式中镌刻复杂、多样甚至矛盾的思想.《伤逝》反情节的结局展现的正是鲁迅对18世纪欧洲启蒙主义和基本人权的反思,也预示着1925年以后鲁迅在思想和写作上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