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传奇《铁冠图》中的《刺虎》折子戏,因梅兰芳1930年赴美演出临时加演大获成功而成为昆曲经典,又在"戏改"时期的历史顿挫中被艺人自觉禁演.其间,《刺虎》经历了戏曲、诗歌、子弟书、小说、话剧等多种文体的文本互动,以及昆曲、京剧、高腔、汉调等不同地方剧种之间的移植改编,又因与民国多起时事案件互文而不断增加知名度.《刺虎》在经典形成、发展和终结的各个环节,均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在实际舞台演出历程中,演出时机、外部政策、市场运作、舆论效应等因素,"代言人""策划人""评论人""观众"等角色,均可能是戏剧经典化的制造者和消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