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着身份认同与社会适应等诸多问题.当前,大多数学者将失地农民视为需要帮扶的对象,而忽视了其自身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西北旺村的个案展现了失地农民通过非遗保护重建身份感与地方感,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动实践过程.对西北旺村的非遗保护动机、策略、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基于社区自身生存发展需求而主动进行的、自下而上的内驱型非遗保护是更具可持续性的非遗保护模式.这一模式对城市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城市化进程中,只有充分尊重社区的主体性,深入挖掘社区非遗保护的内驱动力,才能真正实现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