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再生产与符号联想:数字时代的中国民俗与国家形象建构

文化再生产与符号联想:数字时代的中国民俗与国家形象建构

扫码查看
作为民众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国家文化资源的凝结标识,民俗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确认文化身份、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作用.随着数字媒介的迭代,传统民俗与大众流行文化的深度嵌合推动了民俗的文化再生产,而民俗文化产品所具有的无形属性和符号意义与原产国的国家形象息息相关.一方面,应当以"品牌化"策略推动民俗文化资源的数字转型、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国家形象打造为具有差异化特征的识别体系;另一方面,应重视中国民俗文化符号体系的建构,统筹对外传播路径,增强其对全球青年群体的吸引力,通过"符号化"联想来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助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苏筱

展开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社会建设研究基地 北京 100872

民俗文化 国家形象 文化再生产 文化符号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

23JCC081

2024

文化遗产
中山大学

文化遗产

CSSCICHSSCD
影响因子:0.328
ISSN:1674-0890
年,卷(期):2024.(1)
  •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