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乡村振兴中活态遗产的生命本真

乡村振兴中活态遗产的生命本真

扫码查看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称为"活态遗产"(living heritage).中华文明总体上属于农耕文明,包含着鲜明的生命意象,与"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相得益彰.也就是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脉相嵌着"生命农学"的深深痕迹.邻国日本在进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极其重视这一主题,可为参照.当下我国正在进行乡村振兴战略,而保护文化遗产,特别是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行并举.中华农耕文明中"天时-地利-物候"的农学基因生动表明了这种生命意象.同时,作为传统的耕读传家的活态遗产的重要纽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传承的中国特色.遗憾的是,我国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理讨论中,鲜见"农学"身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失.

彭兆荣、张颖

展开 >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重庆401331)

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命农学 物候 耕读传家

四川美术学院校级重大课题研究培育项目

230243508

2024

文化遗产
中山大学

文化遗产

CSSCICHSSCD
影响因子:0.328
ISSN:1674-0890
年,卷(期):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