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词源学考察,"辰钩月"既指月食,又指嫦娥婚恋."辰钩月"系列杂剧四种主要围绕"嫦娥婚恋"一义展开故事.元代吴昌龄之《辰钩月》写嫦娥与书生幽会,是底层文人的爱情幻想.明初宗室朱有燉袭此剧名,但通过桃花精冒充嫦娥的情节,新塑了一个不幽会的嫦娥,明王朝统治阶层希望女性贞顺,嫦娥是国家正神,须符合这一期待.明中后期的两本《风花雪月》将吴剧中的嫦娥替换为桂花仙子,虽不涉及嫦娥,但差异化处理了剧中同为国家正神的风神,《元曲选》本风神陪同幽会,脉望馆本风神不参与,这间接反映宫廷编剧不认可嫦娥幽会,而民间书商认可.该系列杂剧体现了编者身份对剧本面貌的影响以及不同身份编创者之间的较量,为考察同题异写剧的纵向演变规律提供了重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