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与UNESCO合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

中国与UNESCO合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进程

扫码查看
在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之际,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历史进程作为非遗学的研究方向之一,有着重要的时代和学术意义.非遗概念产生和确立过程历经半个多世纪,世界各国的非遗保护行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公布之前已经开始数十年.不少国家与UNESCO在民间文学艺术保存和记录方面多有合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经验,对这些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于非遗保护史的研究十分必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名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以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搜集、研究为立会宗旨的群众性团体.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民协与UNESCO先后开展过两次保护非遗的项目:"保护民间文学遗产项目"(1994-1997)、"保护中国少数民族无形文化遗产·民歌保护行动"(2001-2004),这两次行动是中国加入《公约》之前参照国际规范、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调整并逐步融入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护大平台的实践案例.文章将这一历史进程纳入全球非遗保护史框架进行梳理,在亚洲非遗保护实践的话语体系中讨论其经验和方法.

冯莉

展开 >

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 北京100083

中国经验 非遗保护史 非遗保护的历史进程 UNESCO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24

文化遗产
中山大学

文化遗产

CSSCICHSSCD
影响因子:0.328
ISSN:1674-0890
年,卷(期):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