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9世纪初英国人的戏曲购藏与汉学实践

19世纪初英国人的戏曲购藏与汉学实践

扫码查看
近代英国汉学的滥觞,与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华活动密切相关.19世纪初,身居一线的英侨看似占据优越的学习条件,但因清廷管制,他们普遍面临良师难寻、购书不易、缺乏合适教材这三重困难.为了迅速掌握中国语言文化以开展商贸业务,这批英人综合外部环境与内部文化认同的双重考虑,选择戏曲作为研习汉语和认识中国的有效途径.相较于18世纪耶稣会士所看重的戏剧"典型性",该时期英侨更关注戏曲所内涵的风俗信息,并通过出注作阐释,以此向西方传播实用的中国知识.从知识社会史的角度来看,这个以"副文本"展示社会世情的形式,揭示了第一代英国汉学家是如何从戏曲中汲取信息,再以西方文化范式来构建中国知识体系的历程.

徐巧越

展开 >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广东广州510275

英国汉学 英藏汉籍 中西戏剧交流

2024

文化遗产
中山大学

文化遗产

CSSCICHSSCD
影响因子:0.328
ISSN:1674-0890
年,卷(期):2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