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字化赋能高校精准思政:应为、可为、难为与何为

数字化赋能高校精准思政:应为、可为、难为与何为

扫码查看
政策导向、需求驱动、主体诉求等因素构成了数字化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发展动因.数字化实现了教育对象的精准识别、教育内容的精准供给、教育过程的精准优化、教育效果的精准评估,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思维梗阻、技术掣肘、安全隐忧、素养瓶颈等现实困境.高校应从推进数字化思维融入"大思政"格局、加大技术研发和平台内容建设的力度、规范数字化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秩序以及强化高校思政工作主体数字素养培育等方面精准发力,构建高校精准思政的发展策略.

宁锦峰

展开 >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数字化 高校 精准思政

2024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影响因子:0.305
ISSN:1009-1890
年,卷(期):20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