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株粘质沙雷氏菌烈性噬菌体污水分离及特性

一株粘质沙雷氏菌烈性噬菌体污水分离及特性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erratia marcescens phage

扫码查看
[目的]以粘质沙雷氏菌(8039)为宿主菌从医院污水中分离噬菌体并对其基本生物学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四步法污水分离噬菌体;单、双层平板噬菌斑实验筛选烈性噬菌体并观察噬菌斑形态;纯化后2%磷钨酸染色电镜观察;手工法提取噬菌体核酸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利用双层平板噬菌斑实验测定最佳感染复数和完成一步生长实验.[结果]从医院污水中成功分离出粘质沙雷氏菌烈性噬菌体一株(SM701),该噬菌体有一个正多面体立体对称的头部,头径约64nm,无囊膜,有一长尾,无收缩尾鞘,尾长约143nm;基因组核酸能被双链DNA内切酶BamH Ⅰ及Hind Ⅲ切开,大小约57kb;噬菌斑圆形透明,直径1mm左右(培养12h,),边界清楚;当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0时,子代噬菌体滴度较高;按照一步生长实验结果绘制出一步生长曲线,可知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是约为30min,爆发期约100min,平均爆发量约为630[结论]按照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分类标准,该噬菌体属于长尾噬菌体科(siphoviridae)烈性噬菌体,按照Bradley和Ackermann形态分类法属于B1亚群;噬菌斑与周围红色细菌生长区,颜色差异明显,非常便于观察和计数;噬菌体头部大小和形态与呼吸道病毒中的呼肠病毒和腺病毒最为接近;国内尚未见粘质沙雷氏菌噬菌体相关报道.

于龙、温占波、杨文慧、李娜、王洁、鹿建春、李劲松

展开 >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生物防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71

粘质沙雷氏菌 噬菌体 分离 生物学 形态学

2004BA719A15

2008

微生物学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微生物学会

微生物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57
ISSN:0001-6209
年,卷(期):2008.48(4)
  • 14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