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常见食用豆类淀粉粒形态分析及其在农业考古中的应用

中国常见食用豆类淀粉粒形态分析及其在农业考古中的应用

扫码查看
豆科植物在中国古代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对考古遗址中豆科植物淀粉粒进行有效鉴定及分析,本文选择豇豆属白巴山豆、红小豆,豌豆属白豌豆,野豌豆属蚕豆,兵豆属红扁豆,鹰嘴豆属回回豆、脑豆,菜豆属绿豆、菜豆,大豆属大豆、野大豆(大粒型)、野大豆(小粒型)共12个品种现代样品进行淀粉粒提取及观测,建立起部分豆科植物淀粉粒的鉴定及判别依据.以此为基础,对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以及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遗址出土的考古样品进行淀粉粒分析,从中发现了小豆、豌豆以及回回豆淀粉粒,为研究此类豆科植物的起源、传播及扩散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

王强、贾鑫、李明启、杨晓燕

展开 >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山东济南250100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豆科作物 淀粉粒 鉴定 农业起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青年团队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

12CKG001111-2-09IFYT1204011AZD11612RWZD09

2013

文物春秋
河北省文物局

文物春秋

CHSSCD
影响因子:0.088
ISSN:1003-6555
年,卷(期):2013.(3)
  • 16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