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胡风、路翎与"民族形式"——兼及一种别样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学和理论形态

胡风、路翎与"民族形式"——兼及一种别样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学和理论形态

扫码查看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主观论"论争中,胡风和路翎贡献了一种别样的、诉诸人的主体性动能的马克思主义视觉和文艺创作方向,也与延安文艺的实践路径形成了一种富于张力的对话性关系.路翎40年代的文学创作密集地呈现了繁复的"主观精神"在战时大后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构造和形态,同时也生成了缠绕、"欧化"的深度小说语法.这些意在创造新质的进步性特征为胡风所反复申说和强调,并且内化为胡风对未来中国新的"民族形式"之可能雏形的一种寄想.这说明,"民族形式"作为一种在历史中动态生成的话语,曾经存在过不同的理论和实践方案.由此,检视胡风、路翎与"民族形式"之间的关系,或许会为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的左翼文学经验,带来新的资源.

刘祎家

展开 >

同济大学中文系

胡风 路翎 "民族形式" 现实主义 文化政治

2024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学评论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34
ISSN:0511-4683
年,卷(期):2024.(1)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