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专业化"抑或"群众性"?——《穷人乐》与晋察冀的乡村戏剧实践
"专业化"抑或"群众性"?——《穷人乐》与晋察冀的乡村戏剧实践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1944年阜平县高街村剧团演出戏剧《穷人乐》,广受欢迎,并被褒奖为"晋察冀解放区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时值抗战后期的"翻身时刻",戏剧创作的发展方向、技术运作与实践路径受到多方话语力量的规约.此事件的"前史"与"后事"呈现了晋察冀戏剧运动的内在逻辑,也揭示了以下一些相关问题,即如何理解以高街村剧团为代表的"群众创作",与以抗敌剧社为代表的"专业创作"之间的关系?"《穷人乐》方向"是否存在审美创作上的规定性?这一方向强调的"真人演真事",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为"新"的实操手段?"《穷人乐》方向"背后蕴含的动力机制,可为我们理解新的文化政治经验提供特别的启示.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马娇娇
展开 >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
"《穷人乐》方向"
晋察冀戏剧
高街村剧团
抗敌剧社
出版年:
2024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学评论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834
ISSN:
0511-4683
年,卷(期):
2024.
(1)
参考文献量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