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岁时文艺与华夷融合——隋炀帝新制乐的礼俗意义

岁时文艺与华夷融合——隋炀帝新制乐的礼俗意义

扫码查看
《隋书·音乐志》记载的隋炀帝新制燕乐十五曲,是乐府史上首次系统表现岁时文化的音乐文学.联系岁时文献以及乐府民歌、敦煌曲子词,可以复原十五曲的文学风格、节日游艺与节物风俗.十五曲呈现了南北各地岁时节俗的多元面貌,专为外交宾礼而创制,是隋代国家礼乐文明的一部分,带有华夷融合的仪式象征意义;其以"汉辞胡乐"咏唱华夏岁时,体现了"千里同风,万里通俗"的天下大同观.十五曲反映了隋人对于岁时风俗的时代关切,季节感与时间感的双重映照,成就了隋炀帝乐府独特的岁时文学样貌.隋炀帝不仅是岁时文学书写的先行者,其新制燕乐也是礼乐文化与岁时民俗、文学音乐在隋代特定的大一统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政治产物,是一个具有崭新意义的文化现象.

吴真

展开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隋代文学 岁时节日 乐府 礼乐文明 文化融合

国家社科基金

19BZW040

2024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学评论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34
ISSN:0511-4683
年,卷(期):2024.(1)
  •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