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故训传》3900多条训释词义的传文中,有358条重见,似违后注从省之例.但以"国""什"为单位进行考察后,可发现每一文本单位内部基本不存在重注.由此推测,在《诗》单篇流传和整书流传之间,存在一种中间状态,即以"国"或"什"为基本单位来流传,故《毛传》起初应是以"国"或"什"为独立文本单位分别进行训释.而部分文本单位内部出现的个别重注条目,则与后来毛公对《诗经》编次的调整、后世学者的增补,以及文本流传过程中的讹衍等密切相关,应非早期文本原貌.就此而言,《毛传》实际是一个层累形成的文本,其中既有古老的《诗》学沉积层,又有后世新的叠加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