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民性"文论概念的最早引入和译介影响新论

"人民性"文论概念的最早引入和译介影响新论

扫码查看
中国现代意义的"人民性"文论思想萌发于20世纪初期,确立于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但"人民性"作为文论概念却主要源自俄苏文论.1940年12月15日铁弦编译的《最近苏联的文艺论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界首次将俄文"народность"转译为"人民性"的标志性文献.它的背后是20世纪30-50年代俄苏的"人民性"文论话语译介到中国的两次高潮.这两次译介高潮对50-7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这种译介厘清了"人民性"文论的理论内核,既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文论的理论基石,也与毛泽东《讲话》的人民立场形成理论互证关系.消极影响在于:译介的俄苏"人民性"文论话语机械地理解"人民性"的阶级内涵,窄化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中"人民性"的意涵.

文浩

展开 >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人民性 民族性 人民本位 人民主体 阶级性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18ZDA278

2024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学评论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34
ISSN:0511-4683
年,卷(期):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