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明清时期和现当代流传的《目连宝卷》中,刘青提并没有脱罪证道,她离开饿鬼道后托生为犬,却偷食作恶,罪业难消.比如,在江苏常熟地区流传的《目连宝卷》中,刘青提获罪无法升入天堂,她变成了天狗灾星偷吃婴儿.人们举行"斋天狗"仪式驱赶天狗灾星,祈求安产.这与变文及其他文献中目连母亲刘青提最终脱罪证道、不复轮回之苦的结局迥异.本研究采用神话学、民俗学、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基于常熟"斋天狗"仪式的田野调查,结合历史与中、日、英等文献综合考察民间宝卷对于刘青提形象的多重策略性重铸.着重探讨《目连宝卷》中刘青提托生为犬、永不脱罪的母题以及禳灾仪式意义.旨在回应海外汉学中有代表性的《目连宝卷》研究,并揭示多个变量造成文本目的的遮蔽性和仪式意义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