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魏晋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两个乱世,但是在礼坏乐崩、战乱四起的社会背景下,却引发了人们对立名不朽的追求.作为这两个时期"不朽"观的代表人物,孔子和曹丕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背景.身为庶人的孔子倡导以政治服务为中心的诗道观,鼓励仁人志士以天下事为己任,突破等级的限制立德立业实现不朽.作为太子的曹丕却在<典论·论文>中主张"寄身于翰墨",把文人与政治相分离,倡导了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所以本文力图通过联系时代背景、结合孔子、曹丕时代文人的文化心态、分析两个时代不朽观的不同方面,从而讨论从春秋到魏晋时期,"不朽"观转变的原因及对后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