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活之"路"的"打开"与转向——从李瑛看20世纪40年代文学青年的左转

生活之"路"的"打开"与转向——从李瑛看20世纪40年代文学青年的左转

扫码查看
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主运动浪潮中的"青年左转"是一种普遍现象.战争中许多青年"从小镇走向大城",向外探寻生路.他们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倡导的"生活"中贯通现实,朴素的英雄主义革命品格转化为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政治观念.李瑛、王连平等人先是"到北平去"投奔"革命",后又在民主政治运动中左转.从"文学青年"到"政治青年",他们的转向经历了许多矛盾和挣扎,这影响了他们从事"革命"的方式,同时也使其作品呈现出"二重性".李瑛等人与师长沈从文的道路分歧,不仅暗示出"京派"主张以文学"打开一条生路"的限度,同时也呈现出新文学传统和延安文艺传统交织下中国当代文化政治转型的线索.

温雅红

展开 >

中国作家协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文学青年 李瑛 左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项目

18ZDA2812023M743921

2024

文艺理论与批评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263
ISSN:1002-9583
年,卷(期):2024.(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