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化,还是去工业化——现代化在1980

工业化,还是去工业化——现代化在1980

扫码查看
从20世纪80年代的工业文学出发,可大致描述现代化在文学领域的发展轨迹.《乔厂长上任记》(1979)中管理科学加物质刺激的工业改革方案成为后来改革文学的典范,这一方案实际上将20世纪50-70年代共同体意义上的单位还原为生产意义上的工厂,体现出工人的劳动力化倾向.而《赤橙黄绿青蓝紫》(1981)则触及这一方案的内在困境——以追求生产效率为目标的工业改革及其文学,难以持续生产意义.80年代前期,现代化首先意味着富裕,这是对此前历史的有效反思,但也将如何生产意义、如何确立社会主体、如何重新结构人与人的关系等难题摆在人们眼前,这成为80年代以后反思现代化的起点.

蔡翔

展开 >

上海大学中文系

改革文学 工业文学 现代化 蒋子龙 20世纪80年代

2024

文艺理论与批评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263
ISSN:1002-9583
年,卷(期):2024.(2)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