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列宁"目的意识论"的中国变异:李初梨革命文学论重探
列宁"目的意识论"的中国变异:李初梨革命文学论重探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李初梨在革命文学论争中所提的建设方案,杂糅了包括列宁"目的意识论"在内的多重资源,这是李初梨等后期创造社成员弃学归国投入革命文学建设时的"底气".但以往研究多认为他们受到福本和夫理论的笼罩性影响,忽略了他们引入的另一条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的经验.面对日共与普罗文学的落潮,青野季吉将列宁在《怎么办》中对"自然生长"与"目的意识"的区分引入日本,使其成为建设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第二个斗争期"的理论依据.李初梨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和《自然生长性与目的意识性》中,则借助"目的意识论"、福本和夫著作中的图式、马克思、列宁著作等多重资源,在述译交杂的语意滑动中完成了三重转折,为"革命的智识阶级"开辟出投身革命文学运动建设与实践的空间.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阮芸妍
展开 >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目的意识
李初梨
《怎么办》
青野季吉
福本和夫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重庆大学项目
项目编号:
20CZW054
2020CDJSK47PT10
出版年:
2024
文艺理论与批评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TPCD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0.263
ISSN:
1002-9583
年,卷(期):
2024.
(3)
参考文献量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