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去主体到新主体:米歇尔·亨利论文学的被动体验

从去主体到新主体:米歇尔·亨利论文学的被动体验

扫码查看
目前学界对现象学文论中的"被动体验"缺乏关注.胡塞尔由前期的主体主动地构造对象的意识体验,转向后期无主体的、被动的、时间构造的意识体验.亨利却认为,胡塞尔后期虽然以时间的"流的意向性"替代前期先验自我的意向性,但仍未触及根本.他提出,感发性的自动感发才是时间流的动因,感发性指去接受和去实现的力,自动感发指感受由被动转向主动、生成自身.这样,亨利的"被动体验"为主体性带来改变,主体不再是先验自我或由时间构造着的自我,而是作为感发性的被动—主动的生成体验.在亨利看来,卡夫卡的《卡夫卡日记》潜至主体阈限之下,细致描绘了苦痛—享乐的原初体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则书写了由被动体验开启新世界,诞生出新主体.

孙云霏

展开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米歇尔·亨利 现象学 被动性 主体性 被动体验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

2024JZDZ047GZC20230282

2024

文艺评论
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艺评论

CSTPCDCHSSCD
影响因子:0.1
ISSN:1003-5672
年,卷(期):2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