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曾点气象、曾点之乐而广受儒家推崇的曾点,在朱熹理学中,往往与庄子联系在一起.朱熹强调曾点与庄子的相通之处,将曾点视为儒家与庄子之间的中间人物.而曾点本人与儒家境界论及气象说都存在紧密的关联,其与庄子之间的相似性,便意味着辟佛老的失败.朱熹对此存有极大的焦虑,试图从曾点性格、有无之辨、通向道的途径等区分儒、道,赋予曾点气象一个儒家视域内的解释.但实际上,儒、道在有无关系、通向道的途径上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由于朱熹贬抑直观睹道的审美途径,所以在他的阐释域中曾点气象诸问题的儒、道区分最终并未获得成效.围绕着曾点的诸多话题,直至后世儒者仍然聚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