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绘画追求诗性的必然

中国绘画追求诗性的必然

扫码查看
中国绘画最大特点即与西方艺术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意境"的重要性.具体来讲,其"画"与"诗"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典型的.故而要准确把握"意境"的内涵,我们不得不仔细探寻"诗性"的特征以及诗人作为"诗"的创造者所确定下的艺术审美准则.由此看来,正如我们所知,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是重视"人本的",也即人的"存在"的重要性.然对"存在"问题的深入研究此处是无关紧要的,因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思考已到了相当的深度,只在于我们理解领悟了多少.人的"存在"在中国绘画中,已鲜明的通过绘画作品直观的体现出来了,需强调的是"意境""诗性"与人的"存在"之间所遵循的某种关系.如此一来,"意境"追求的原因与合理性我们将一览无余.然而当下,显而易见的是,绘画作品意境的丢失,即人们所指的艺术家文化的薄弱.许多人把这一现象归因于中国信仰的缺失,价值准则与原则的混乱.但其本质上只是虚无主义的现象,要想认清或解决这样一种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就不得不探寻"虚无主义",然"这个最可怕的客人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能说出自己的来源",此处的"来源"我把它理解为"本质".早在《草地上的午餐》出现始,艺术(也可在此指绘画这种形式)已从美的追求中解放出来了,艺术为了找寻其存在价值,不得不向哲学性寻求可能.即现下绘画-这种艺术形式,已具有"哲学思考"的功效.据此,我们发现绘画(此处也可指艺术),有两个最终方向,一是"意境"的追求,一是"哲学的"思考.此两种不同的"审美目标",有无相同之处,我们又该如何取舍,"我们还没成熟,还不能理解这种思想的严密性"!

俞海超

展开 >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意境 诗性 存在 虚无主义 绘画艺术 哲学性

2018

文艺生活·中旬刊
湖南省群众艺术馆

文艺生活·中旬刊

影响因子:0.046
ISSN:1005-5312
年,卷(期):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