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区矫正司法社工身份的副语言实现

社区矫正司法社工身份的副语言实现

扫码查看
基于Martin和Zappavigna提出的副语言系统,本文采用多模态分析法,描写并阐释司法社工在社区矫正个别教育谈话环节中如何使用不同类型的副语言与语言资源协同实现身份构建.研究结果表明:副语言系统与语言资源在身份构建上具有互补性,司法社工的四种身份经由音韵融合型副语言和语义融合型副语言资源得以构建并强化.厘清社区矫正司法社工身份的副语言实现过程,有利于完善司法社工的专业服务水准,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与司法治理的社会化进程.

郑洁、袁传有

展开 >

四川警察学院基础教学部,四川泸州 64600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402

身份 社区矫正 司法社工 音韵融合型副语言 语义融合型副语言

中国外语教育基金(第十一批)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四川警察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

ZGWYJYJJ11A078SCWY22-032021YB23

2024

外语研究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外语研究

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04
ISSN:1005-7242
年,卷(期):2024.41(3)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