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限:来自白乃庙岛弧带东段二叠纪—三叠纪岩浆作用的证据

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时限:来自白乃庙岛弧带东段二叠纪—三叠纪岩浆作用的证据

Final closure of the Paleo-Asian ocean:Constraints from permian-triassic magmatism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Bainaimiao Arc Belt

扫码查看
对白乃庙岛弧带东段大量发育的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开展研究,其地球化学和同位素资料表明,这些岩浆岩的母岩浆可能源于华北克拉通和中亚造山带新生地壳源区的陆下岩石圈地幔(SCLM)的岩浆混合作用,说明古亚洲洋在二叠纪—三叠纪曾向南俯冲到华北克拉通之下.其中,早—中二叠世,岩浆岩普遍显示出了受到洋壳俯冲过程的影响;而晚二叠世—三叠纪,岩浆岩产出于板块碰撞后的拉张环境.上述两阶段的岩浆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样显示出差异,即二叠纪岩浆岩普遍沿着白乃庙岛弧带分布,而中生代岩浆岩则平行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分布.结合沉积学、古生物学证据认为,古亚洲洋最终闭合于晚二叠世(约268 ~250 Ma).

王博、赵国春

展开 >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香港

古亚洲洋 白乃庙岛弧带 二叠纪—三叠纪 中亚造山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香港RGCGRF基金资助项目

4173021342072264419022294197223717307918

2021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35
ISSN:1000-274X
年,卷(期):2021.51(6)
  •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