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格木人工林内荔枝异形小卷蛾的生活史及其防治

格木人工林内荔枝异形小卷蛾的生活史及其防治

扫码查看
格木(Erythrophleum ordii)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珍贵用材树种,受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蛀梢危害严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及各发育阶段特征,分析其各幼虫龄期特征及其在格木嫩梢的为害习性。实验室条件下,荔枝异形小卷蛾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3。72d,其孵化可全天发生;幼虫平均为20。43 d,可划分为5个龄期,各龄期头壳宽度和发育时间均随龄期上升呈指数增加;预蛹平均为3。28 d,蛹历期平均为8。67 d,14:00-16:00为蛹羽化高峰期;成虫寿命平均为9。38 d,雌虫寿命大于雄虫;一个世代约45。48 d。在广东省中部格木人工林内1 a可发生5代,第1代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出现,4月中旬化蛹,4月下旬见成虫;第2~4代幼虫分别出现的时间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第5代从9月下旬持续至翌年3月,在格木人工林其通常以幼虫在其枝梢内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该虫在格木人工林内可大面积持续发生,同时为害多个嫩梢,幼虫钻蛀孔道长度平均为67。22 mm,为害高峰期为6-7月,即第2、3代为害最严重。基于荔枝异形小卷蛾生活史和格木生物学特性,探讨其防控方法及可行性,为开展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Life History of Cryptophlebia ombrodelta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in Erythrophleum fordii Plantation

赵志刚、王晨彬、王胜坤、王春胜、王欢

展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热带林业研究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20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

荔枝异形小卷蛾 生活史 形态特征 格木 综合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专项

31400534CAFYBB2014QB039

2018

西北林学院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078
ISSN:1001-7461
年,卷(期):2018.33(6)
  • 5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