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基于SSR标记的'黑果枸杞'F1 代群体杂种鉴定及遗传关系分析,为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QTL定位以及高花色苷含量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以'黑果枸杞'与'白果枸杞'杂交F1 代群体('Lr-GA'与'Lr-GB')为材料,利用11对高多态性SSR引物进行F1 代真实性鉴定,并进行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相似性系数分析.11对SSR引物在正反交2个F1 代群体中扩增到10株异常基因型单株,鉴定为假杂种,其余397株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96.81%;卡方检验发现仅有1个位点出现偏离(ML0116,P<0.050),其余10个位点均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在正反交2个群体中,11对SSR标记分别检测到64个和48个等位基因位点,每个标记等位基因数(Na)在2~9,有效等位基因数(Ne)的变化范围为1.55~4.35,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变化范围在0.58~1.53,观测杂合度(Ho)的变化范围在0.45~1.00,期望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在0.35~0.77,F检验值的变化范围在-0.58~0.22;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在0.30~0.73,平均值为0.59,LM0069和LM0101的多态性适中(0.25<PIC<0.5),其他标记多态性较高,检测能力较强(PIC>0.5).基于Nei's遗传距离,UPGMA法聚类结果显示,在Nei's遗传距离0.214处,'Lr-GA'群体分为 2组,'黑果枸杞'为组Ⅰ,'白果枸杞'和293株F1 代单株聚为组Ⅱ.在Nei's遗传距离0.29处,'Lr-GB'群体分为 2组,'黑果枸杞'为组Ⅰ,'白果枸杞'和101株F1 代单株聚为组Ⅱ.总体来看,子代经杂交后,多数SSR位点发生了变异,与父本比较而言,其遗传物质更多来源于母本.采用SSR分子标记法可对'黑果枸杞'的杂交F1 代群体进行有效的杂种鉴定,杂交F1 代单株的基因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且与母本有较近的遗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