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稻田共作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不同稻田共作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探讨不同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利用Miseq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河蟹共作稻田(SDHXZ)、龙虾共作稻田(SDLXZ)和稻田单作(SDKBZ)的稻田土壤细菌16 S rRNA基因V3-V4区域进行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以及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的主要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SDHXZ和SDLXZ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均高于SDKBZ.优势属中硫化菌属的相对丰度在SDHXZ和SDLXZ中均高于SDKBZ.土壤中氨氮含量是主要菌属的第一影响因子.SDHXZ的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SDKBZ.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SDHXZ和SDLXZ与SDKBZ土壤细菌群落构成有一定差异.初步揭示了河蟹和龙虾的引入改变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尤其是河蟹的引入增加了稻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了细菌群落组成,进一步扩大了优势菌门和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
Effects of Different Co-cultivation Patterns of Rice Field o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Structure

宋宇、王鹏、韦月平

展开 >

辽东学院,辽宁丹东 118003

土壤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河蟹共作稻田 龙虾共作稻田

2018 年中央财政专项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8888-851800501

2020

西北农业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农(林)业科学院及青海,新疆畜牧(兽医)科学院及新疆农垦科学院

西北农业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29
ISSN:1004-1389
年,卷(期):2020.29(2)
  • 18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