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阳明心学的客观性问题:以"以心著性"为探讨路径

阳明心学的客观性问题:以"以心著性"为探讨路径

扫码查看
牟宗三由五峰、蕺山处发挥出"以心著性",并认为是吸纳《中庸》《易传》之"天"、回归孔孟之"心",从而打通主客天人的理想手段,又能解心学流弊.但"以心著性"的前提是先分设心性,将性之源归于天,再形著于心而显创生之能,这在形而上学中恐有创生实体为二之嫌,须明确道德形而上学创生实体唯有本心,五峰、蕺山也并无分设心性之意.将性设为客观根据也无法解心学流弊,流弊之因在于主体对道德之"根"与"极"、"性""天"在"尽心"进程中的独特意义未能识清,故需启蒙主体理性以解此弊:明乎应以本心天理为准,不离日用人伦,关注实现圆善.企图以外在经验的或超绝的力量来决定、持护道德事业的二分旧思维模式是不可靠的.

杨云飞、张晚林

展开 >

湘潭大学 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以心著性 牟宗三 胡五峰 刘蕺山

2024

许昌学院学报
许昌学院

许昌学院学报

影响因子:0.196
ISSN:1671-9824
年,卷(期):202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