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丈夫概念具有区分性别的生理性和承担责任的社会性两重内涵.《孟子·滕文公下·大丈夫章》集中展示了孟子系统思考和塑造"大丈夫"理想人格的过程.经由赋予"大丈夫"以居仁居、立礼位、行义道的行为准则,达则兼善天下的为民情怀和穷则独善其身的道德约束,以及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人格特征,孟子构建了一个兼具人民性和道德性的义仕派理想人格.孟子对"大丈夫"问题的敏感和重视有以下原因:一是战国士阶层崛起的时代背景促使孟子自觉思考和塑造义仕派的理想人格,二是源于构建居仁由义的义仕派传统的儒者自觉,三是出于义以为上、先义后利与义利双成的反功利主义的道义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