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Correa级联探讨健脾化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以及对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影响研究

基于Correa级联探讨健脾化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以及对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影响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基于Correa级联发展递增规律,本文重新解读胃癌前病变之中医内涵,认为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为虚、痰、瘀、毒,病机演变为脾胃虚弱→痰瘀交阻→毒损胃络.同时探讨健脾化瘀方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胃络瘀毒型)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IL-8、IL-1β、TNF-α)、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Ⅰ/PG Ⅱ)、胃泌素-17(G-17)表达影响.方法 以Correa级联重新探讨胃癌前病变的内涵,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运用健脾化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从2020年1月开始,至2022年12月结束,本研究一共纳入60名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健脾化瘀方.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疗效,治疗前与治疗12周中医证候积分、病理学积分、炎症因子、PG Ⅰ、PG Ⅰ/PGⅡ、G-17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4%)高于对照组(73.34%).治疗后两组胃痛、胃胀、嗳气反酸、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相应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GⅠ、PG Ⅰ/PGⅡ、G-17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PGⅠ、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G Ⅰ、PG 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健脾化瘀方对胃络瘀毒型胃癌前病变患者疗效明显,同时可以缓解中医症候,改善萎缩、肠化以及异性增生,减轻炎症反应,上调PGⅠ、PGⅠ/PGⅡ、G-17的表达,为治疗胃癌前病变提供新思路及机制.

李俊娇、刘先勇、孟春芹

展开 >

211100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Correa级联 胃癌前病变 健脾化瘀方 炎症因子

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县级医院创新类)(2019)南京市中医药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2019)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科技发展基金(2019)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

JNYYRC202007NMUB2019238KD2019KYJJZD023YKK22225

2024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CSTPCD
影响因子:1.019
ISSN:1672-2159
年,卷(期):2024.29(1)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