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张万岱

双月刊

1672-2159

jmdi@vip.163.com

020-61641547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Journal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学术上遵循“三主三结合”:①以临床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以普及新技术新业务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③以现代医学为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专业上以胃肠病学为主,兼顾肝胆胰疾病。介入诊疗主要反应消化内镜、超声、放射介入的进展,特别注重介入治疗、专家读片、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笔谈为其特色。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读片、临床经验、实验研究、综述与译文、专家述评、病例报告、医药信息、讲痤、人物介绍等。把杂志办成一个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消化病及介入诊疗的现代综合性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食管ESD术后狭窄危险因素及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学狭窄预防研究进展

    叶欣晏勇毛艳会唐祚...
    1027-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目前指南推荐的食管早癌的一线治疗方式,而食管狭窄是ESD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食管ESD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及目前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学领域在预防食管狭窄的研究热点进行综述,期望能对具有高危食管术后狭窄因素的患者进行早期识别并提供恰当可行的食管狭窄预防方法.

    ESD食管狭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预防再生医学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张昊宇邓露袁华兵沈永祥...
    1033-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变的高危因素之一,结肠镜检查可以更早地检出结直肠息肉并行内镜下切除,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目前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是直径≥10 mm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标准治疗方法,该术式通过黏膜下注射使病变与固有基层分离后进行病变切除.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新兴技术,通过往肠腔内注水而非黏膜下注射进行黏膜病变的切除.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其治疗消化道多种病变的疗效尚可.本文通过对比UEMR与CEMR,以评估UEMR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对其优势、相关创新及不足之处作一概述.

    结直肠息肉传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安全性

    益生菌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预防作用

    洪珊周玉玲艾正琳魏红山...
    1039-1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益生菌在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下治疗后对远期再出血率的预防作用.方法 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首次因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就诊于北京地坛医院的142例患者,排除原发性肝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病史5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或脾切除术7例、合并消化性溃疡3例、数据严重缺失3例及失访3例患者,最终纳入142例,其中129例在入组前或入组后接受普萘洛尔治疗.通过电话随访及处方回顾,将一年内益生菌服用≥28cDDD的69例患者纳入益生菌组,未服用益生菌的73例纳入对照组.结果 患者1年再发出血率为10.56%(15/142).基线资料及内镜表现比较显示,RBC(2.96±0.79 vs.3.66±0.80,P=0.001)、PLT(47.73±14.24 vs.94.79±88.47,P<0.001)、ALB(31.71±4.13 vs.35.54±4.97,P=0.007)和服用益生菌(13.3%vs.52.8%,P<0.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用益生菌组1年再出血率显著低于未服用组(2.9%vs.17.8%,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C和服用益生菌是再出血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益生菌在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的再出血预防中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食管胃静脉曲张肝硬化出血益生菌

    热带地区胃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在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吕燕婷杨澜陈世锔王扬...
    1044-1047,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聚焦于中国热带地区(海口市和广州市),评估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诊断中碳14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与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的效能.方法 从2023年6月至8月,我们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招募了共300名主诉上腹部不适的患者,每位患者分别接受了 14C-UBT和RUT检测.我们记录并分析了两种检测方法的H.pylori感染阳性率,以及它们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结果表明,14C-UBT阳性率分别为32.67%和31.33%,RUT则为30.00%和26.00%,尽管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P>0.05).然而,在灵敏度方面,14C-UBT的表现明显优于RUT(P<0.05).14C-UBT虽非侵入性且更精准,但受限于仪器与放射性.RUT操作简便、耗时短,但作为有创检查,其准确度略低.结论 热带地区H.pylori感染的诊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检测方法.

    14C-UBTRUT幽门螺杆菌临床应用价值

    联动成像技术与白光内镜对预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愈合的价值研究

    覃燕萍邓哲君赵磊孟云超...
    1048-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联动成像技术(Linked Colour Imaging,LCI)与白光内镜(White Light Imaging,WLI)对预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黏膜组织学愈合的价值.方法 使用WLI、LCI两种内镜检查技术对缓解期UC患者进行结肠黏膜进行观察,采集并保存内镜图像.首先,对采集的图像进行白光内镜评分(MES,Mayo Endoscopic Score)和LCI分级.随后,将LCI采集到的内镜图像导入Adobe Photoshop CS4软件,对图像的发红程度进行数字化分析,得到LCI指数,分析LCI指数与LCI分级、组织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然后,将MES、LCI分级分别与患者的组织病理分级进行相关性研究.计算LCI分级和MES与组织病理分级的Spearman相关系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LCI分级与MES预测缓解期UC组织学愈合的能力.结果 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CI指数与LCI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r=0.644,P<0.001),LCI分级与组织学愈合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719,P<0.001),而MES与组织学愈合之间不相关(r=0.125,P>0.05).LCI分级判断组织学愈合的AUC为0.810,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5%和81.8%;MES判断组织学愈合的AUC为0.647(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8%和60.6%),两者比较的P值为0.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CI分级预测组织学愈合的能力高于MES.LCI技术可能是预测缓解期UC患者组织学愈合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联动成像技术白光内镜组织学愈合

    SERPINA5调控Fn/Integrin-β1信号通路影响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化疗敏感性

    李志芳魏瑜苏比努尔·阿不拉克魏行方...
    1055-1060,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SERPINA5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SERPINA5在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系SHEE及食管鳞癌细胞系TE-1、ECA109、KYSE150中SERPINA5的表达情况.选取KYSE150/TE-1细胞系转染过表达对照(oe-NC)、过表达SERPINA5(oe-SERPINA5)慢病毒,CCK-8 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20、40、60、80、100 µmol/L)顺铂(CDDP)处理 48 h 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通过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Vimentin、E-cadherin和Fn/Integrin β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ERPINA5在食管癌组织及食管鳞癌细胞中呈低表达.过表达SERPINA5使食管鳞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SERPINA5可抑制Vimentin、Fn、Integrin β1、p-FAK蛋白的表达,促进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论 SERPINA5可能通过调控Fn/Integrin β1信号通路抑制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影响食管鳞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和化疗敏感性.

    SERPINA5食管鳞癌化疗敏感性Fn/Integrinβ1信号通路

    海藻酸钠粘膜下注射粘膜隆起效果的实验研究

    黄颂韩荣双刘明欣闵丛丛...
    1061-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文以粘膜隆起高度及持续时间为指标,以生理盐水(NS)和0.4%的透明质酸钠(SH)分别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评估注射不同分子量及浓度的海藻酸钠(SA)溶液的粘膜隆起效果,探讨SA用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①在新鲜离体猪胃的粘膜下,注入相同剂量不同分子量和不同浓度的SA溶液,观察并测量各组注射后所致粘膜隆起的高度及随时间的变化;②在活体猪胃中注射分子量为80 KDa、浓度为0.3%的SA溶液以模拟ESD术,观察和比较完整剥离相同大小的粘膜的过程,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离体实验中,注射分子量80 kDa的低浓度SA溶液时与阴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当浓度≥0.3%时,在观察时间内隆起高度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30 min的隆起高度为0.783±0.029 cm,低于0 min的高度1.083±0.104 cm;当SA的分子量为100 kDa、150 KDa和250 KDa,浓度为0.1%~0.5%时,其隆起最佳高度和保持时间与浓度和分子量均无显著依赖性,其隆起最佳高度均在0.7~0.8 cm,保持时间超过30 min,均显著优于NS(P<0.001),与阳性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猪体内实验中,分子量为80 kDa浓度为0.3%的SA溶液、SH溶液均可以明显地隆起粘膜、分离组织,且均保持了良好的粘膜隆起高度及隆起维持时间.在粘膜剥离的过程中,两例ESD术均完整剥离粘膜,未发生穿孔、出血等并发症.且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海藻酸钠溶液对粘膜层无损伤作用.结论 当SA溶液达到一定分子量及浓度时,粘膜下注射SA溶液可以较好的维持粘膜隆起高度,与SH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有望辅助ESD手术过程中粘膜组织的剥离切除.因此,海藻酸钠为临床中潜在的粘膜下注射液.

    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治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黏膜下注射液海藻酸钠

    circBFAR调控hsa-miR-424-5p及PI3K-Akt信号通路基因促进胰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依力哈木·买买提杨欢再依奴尔·阿不都外力依马木买买提江·阿布拉...
    1068-1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ircBFAR在胰腺癌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作用分子机制.方法 在GSE69362数据集中分析circBFAR在胰腺癌和对照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利用TCGA数据库鉴定了胰腺癌和对照组织间的差异表达miRNAs(DEmiRs),并与circBFAR的靶标miRNAs进行交集分析.在GSE62452和GSE28735数据集中鉴定了胰腺癌和对照组织间的差异表达mRNAs(DEmRs),并与靶标DEmiRs的靶向调控mRNAs进行交集分析.对circBFAR靶标DEmiRs调控的DEmRs进行富集分析,筛选出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基因并绘制生存曲线.收集10例胰腺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对照组织样本,进行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在胰腺癌细胞系PANC-1中敲降circBFAR或hsa-miR-424-5p,将细胞分为五组进行实验:对照组;si-circNC 组;si-circBFAR 组;si-circBFAR+inhibitor NC 组;si-circBFAR+hsa-miR-424-5p inhibitor 组.利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结果 circBFAR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鉴定的靶标DEmiRs中,hsa-miR-424-5p在胰腺癌中低表达(P<0.01).hsa-miR-424-5p调控的靶标DEmRs中,LAMA3、ITGA3、MET和AREG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在胰腺癌中高表达时患者预后不良(P<0.001).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ircBFAR、LAMA3、ITGA3、MET和AREG在胰腺癌患者中高表达,而hsa-miR-424-5p则低表达.在PANC-1细胞中转染si-circBFAR显著抑制了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 LAMA3、ITGA3、MET 和 AREG 的表达.转染 hsa-miR-424-5p inhibitor 抑制了 si-circBFAR 对细胞的影响(P<0.01).结论 circBFAR通过调控hsa-miR-424-5p及其靶向基因LAMA3、ITGA3、MET和AREG的表达,参与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了胰腺癌的进展.抑制circBFAR可能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潜在策略.

    胰腺癌circBFARPI3K-Akt信号通路hsa-miR-424-5p

    内镜直视化阑尾炎治疗术在慢性阑尾炎诊治中的初探

    毛欣悦阳光李博任剑珍...
    1077-1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直视化阑尾炎治疗术(EDAT)对慢性阑尾炎的诊治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收治的12例经EDAT治疗的慢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CT表现、内镜下表现、阑尾腔内表现、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等.结果 纳入的12例患者均插管成功,腔内充血水肿11例,腔内絮状物或脓液4例,腔内粪石或粪渣3例,腔内环形狭窄5例.患者均进行内镜直视化阑尾炎治疗术,包括阑尾腔冲洗12例、阑尾支架引流1例,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阑尾黏膜组织活检病理提示纤维组织内炎细胞浸润.术后患者症状体征均缓解,治疗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中位数17.0(8.5,44.8)min,术后进食时间中位数5.0(2.0,12.0)h,住院时间中位数2.0(1.0,3.8)d.术后随访(6.3±4.2)个月,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结论 EDAT对慢性阑尾炎的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可作为慢性阑尾炎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

    慢性阑尾炎内镜直视化阑尾炎治疗术胆道镜

    联合用药结合体位干预及言语管控对磁控胶囊胃镜视野清晰度影响的研究

    秦贇李红薛琼史海涛...
    1081-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联合使用胃黏膜清洁剂基础上加入体位操作及言语管控对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前胃视野清晰度及阳性病灶诊断率的影响,以探求最佳胃内准备方案.方法 随机将2022年1月~2022年9月于我院门诊行磁胶囊胃镜检查的102例受检者分为3组:A组(34例)仅服用胃内清洁剂,B组(33例)服药后进行体位干预,C组(35例)服药后同时进行体位干预及言语管控.结果 B、C组胃内清洁度总评分及胃粘膜可视度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P<0.05),B、C组阳性病灶诊断率分别为57.57%及65.71%,亦显著高于A组(35.29%)(P<0.05).与B组相比,C组胃底清洁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B组(P<0.05),虽然两组在胃粘膜可视度及阳性病灶诊断率方面并未观察到显著差异,但C组每项的平均分值均高于B组.结论 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前联合使用胃黏膜清洁剂结合体位干预及言语管控可有效改善胃内清洁度及胃黏膜可视度,进而提高阳性病变诊断率,提示该种组合方案可优化现有的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前的胃内准备方案.

    磁控胶囊胃镜二甲硅油体位变化言语管控胃清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