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分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除后临床转归及对胃粘膜Fas抗原、IFN-γ蛋白、c-myc 和PCNA的影响

不同分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除后临床转归及对胃粘膜Fas抗原、IFN-γ蛋白、c-myc 和PCNA的影响

扫码查看
目的 探究不同分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根除后临床转归及对胃粘膜Fas抗原、γ-干扰素(IFN-γ)蛋白、细胞-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01月至2023年12月应急总医院消化科收治的202例Hp感染者,根据患者的Hp抗体检测结果将其分为Ⅰ型组(n=144)和Ⅱ型组(n=58).两组均接受标准铋剂四联方案根除治疗,统计两组的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胃粘膜Fas抗原、IFN-γ蛋白、c-myc、PCNA水平,治疗后1年的Hp感染复发率、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病变转归情况.结果 Ⅰ型组的Hp根除率为79.86%,Ⅱ型组的Hp根除率为91.38%,两组的临床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根除前的胃粘膜Fas抗原、JFN-γ蛋白、c-myc和PC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根除1年后两组的胃粘膜Fas抗原、IFN-γ蛋白、c-myc和PC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组的复发率为4.17%,Ⅱ型组的复发率为1.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消化性溃疡、胃粘膜中重度炎症、地图样发红的转归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胃粘膜上皮内瘤变发生率转归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Ⅱ型Hp感染者根除后临床转归情况要优于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且治疗前Ⅱ型Hp感染患者的胃粘膜Fas抗原、IFN-γ蛋白、c-myc和PCNA的阳性率均低于Ⅰ型Hp感染患者.

金麟、赵亚娇、褚云香、贾志伟、翁艳、王东盛、刘晓川

展开 >

100028 应急总医院消化内科

幽门螺杆菌 标准铋剂四联方案 Fas抗原 IFN-γ蛋白 c-myc PCNA

2024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CSTPCD
影响因子:1.019
ISSN:1672-2159
年,卷(期):2024.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