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从互文性角度看哈姆雷特和杜丽娘自我意识的同中之异
从互文性角度看哈姆雷特和杜丽娘自我意识的同中之异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中英两国戏剧文学显示出诸多相似之处,戏剧人物自我意识的产生就是其中之一.这种自发的、平行的文学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渊源.但其在东西方表现各异.其中,汤显祖的《牡丹亭》和威廉?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作为该时期戏剧的代表作,体现了东西方自我意识的相同和相异之处.文章以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为例,探究其中展现出的自我意识的同中之异.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郑雨轩
展开 >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201600
关键词:
互文性
自我意识
同中之异
出版年:
2017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曲阜师范大学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CHSSCD
影响因子:
0.109
ISSN:
1008-8024
年,卷(期):
2017.
(3)
参考文献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