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文革”予冯骥才的“意义”——评冯骥才非虚构文学《无路可逃》《炼狱·天堂》
“文革”予冯骥才的“意义”——评冯骥才非虚构文学《无路可逃》《炼狱·天堂》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冯骥才的创作历程与“文革”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文革”深深的影响了他,成为他的创作取材之地,他的精神资源.他近期的新作,非虚构文学作品《无路可逃》和《炼狱·天堂》,前者是对自我灵魂的诘问,后者则是艺术家的镜像对照.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冯骥才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化的终极追问,对艺术的至上追求,对灵魂、心灵的深度拷问,这也就是冯骥才先生“文革”情结的根本原因.我们探讨“文革”予冯骥才的“意义”,可以为深入理解他和他的作品撕开一个口子,进一步探讨他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文化守护者的思想脉络和精神追求.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田耕
展开 >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 300350
关键词:
冯骥才
“文革”
非虚构文学
《无路可逃》
《炼狱·天堂》
出版年:
2017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曲阜师范大学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CHSSCD
影响因子:
0.109
ISSN:
1008-8024
年,卷(期):
2017.
(12)
被引量
1
参考文献量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