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始,西方哲学就将友爱(philo)视为哲学(philosophy)问题的一种发端."朋友"作为另一个存在着的"自我",在现象学发生之后,这一观念更是关于此在之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在中国的语境中,"朋友"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哲学性的讨论,儒家的"朋友"更依附于人伦关系,而在道家的齐物世界里,人与他者的互惠的友情甚至是有伤于人的自由的.但是,在魏晋以后中国文人对于"物"的叙事中,尤其是陶渊明、白居易与苏轼三位文人的书写里,却可以清楚地见到将物作为"朋友"的缘由、形式与意义的深刻思考,而这些思考在本质上所指向的正是关于"另一个自我"的问题.